人物
时段
朝代
古籍库 经部
 寡所至之远近皆可以谓之仁故管仲之功微子之

 去箕子之囚比干之死皆 得仁
之名语仁之尽则尧
 舜其犹病诸此仁所以取数之多也中心憯怛仁发
 于性者也率法而强之外铄于仁者也发于性 (第 36b 页)
   册赠
春秋昭公七年秋八月戊辰卫侯恶卒
左传卫齐恶告丧于周且请命王使成简公如卫吊且
追命襄公曰叔父陟恪在我先王之左右以佐事上帝
(注命如今/之哀策)余敢忘高圉亚圉(注二圉周之先也为殷/诸侯亦受殷王追命者)

后汉书礼仪志诸侯王列侯始封贵人公主薨皆令赠
印玺
汉书孔光传光薨莽白太后使九卿策赠以太师博山
侯印绶
后汉书杨赐薨策赠特进
唐书礼志君以敕使册赠则受册于朝堂载以犊车备
卤薄至第妃主以内侍为使赠者以蜡印画绶册赠必
因其启葬既葬则受于灵寝既除则受于庙主人公服

而不哭或单衣而介帻受必有祭未庙受之寝
 摭言韦庄奏请追赠近代人不及第者孟郊李贺皇
 甫松李群玉陆龟蒙赵光远李甘温庭皓 刘得仁

 逵傅锡平曾贾岛刘稚圭顾邵孙沈佩顾蒙罗邺方
 干前件人俱无显遇皆有奇才丽句清辞遍在时人
 之口衔 (第 18a 页)
  巧好令善也好其言善其色致饰于外务以悦人则
人欲肆而本心之德亡矣(文集曰求以悦人则失其本心之德矣不待利己害
人然后为不仁也○语录曰他自使出了此心在外如何
得仁
○又曰只心在外便是不仁也不是别更
有仁○黄氏曰仁性也根于人心惟用心于内无私而当理者为足以存之致饰谓巧 (第 14a 页)
  ○冉有曰夫子为卫君乎子贡曰诺吾将问之(为去声)
为犹助也卫君出公辄也灵公逐其世子蒯聩公薨
而国人立蒯聩之子辄于是晋纳蒯聩而辄拒之时
孔子居卫卫人以蒯聩得罪于父而辄嫡孙当立故
冉有疑而问之(辅氏曰世俗知其一不知其二见其一节之或得而于其大义之乖

则不之察也蒯聩固得罪于父矣而以辄言之则子独可以拒父乎辄嫡孙固在所当立矣然上不禀于
天王下不受命于君父又岂可以擅有其国乎是故为国家者不可无君子之论而世俗之说未可遽为
信也)
诺应辞也

  入曰伯夷叔齐何人也曰古之贤人也曰怨乎曰求仁
得仁
又何怨出曰夫子不为也

  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其父将死遗命立叔齐父
卒叔齐逊伯夷伯夷曰父命也遂逃去 (第 14b 页)
  为犹助也卫君出公辄也灵公逐其世之蒯(苦怪反)
(胡对反)公薨而国人立蒯聩之子辄于是晋纳蒯聩而
辄拒之时孔子居卫卫人以蒯聩得罪于父而辄嫡
孙当立故冉有疑而问之诺应辞也(吴氏曰辄之事子路以为是而

冉有子贡疑以为非者也)


  入曰伯夷叔齐何人也曰古之贤人也曰怨乎曰求仁
得仁
又何怨出曰夫子不为也

  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其父将死遗命立叔齐父
卒叔齐逊伯夷伯夷曰父命也遂逃去 …… (第 14a 页)
  民可使之由于是理之当然而不能使之知其所以然

(语录民可使之仰事俯育而不可使之知父子之道为天性可使之奔走服役而不可使之知君臣
之义为当然○不可使之知谓凡民尔学者固欲知之亦须樍累涵泳由之而熟一日脱然自有知处乃
可亦不可使之强求知也○问不知与百姓日用不知同否曰彼是不自知此是不能使之知○饶氏曰
尧舜帅天下以仁而民从之桀纣帅天下以暴而民亦从之以其无知故也若知
得仁
为是暴为非则帅
之以暴而不从矣以此观之民不特不晓其所以然于所当然者亦未易使之晓○王氏曰盖欲使之知
(第 45a 页)
 在天不可也两在两不在此所谓或之也
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
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天
且弗违而况于人乎况于鬼神乎
 此学聚问辨之极功圣作物睹之实事也安溪李氏
 曰四者亦元亨利贞之德合 德仁
也合明礼也合序
 义也合吉凶智也又曰先天弗违者气数未至而念
 与天通后天奉时者风气既开而因时有作震川 (第 23a 页)
 章

忠者一节之心清者一节之行处道之偏不足以当全
者之德也况在偏之中是非之数犹未必足乎故曰未
知焉 得仁

邦无道则愚

晋以私憾诛于卫将不可以为名且亡之再亡之于己 (第 19b 页)
 其验如云闻宫声者莫不温润而宽和(土德信)闻商声
 者莫不刚断而立事(金德义)闻角声者莫不恻隐而慈
 爱(木 德仁)
闻徵声者莫不喜养而好施(火德礼)闻羽声者
 莫不深思而远虑(水德智)则虽以言声而实于声无与
 焉唯陆 (第 6a 页)
  ○冉有曰夫子为卫君乎子贡曰诺吾将问之(为去声)

为犹助也卫君出公辄也灵公逐其世子蒯(苦怪反)
(五怪反)公薨而国人立蒯聩之子辄于是晋纳蒯聩而
辄拒之时孔子居卫卫人以蒯聩得罪于父而辄嫡
孙当立故冉有疑而问之诺应辞也(朱子曰子以兵拒父是多少不
顺自不须疑而问冉有疑夫子为卫君者以嫡孙承重之常法言之则辄于义或当立也故疑夫子助之)


  入曰伯夷叔齐何人也曰古之贤人也曰怨乎曰求仁
得仁
又何怨出曰夫子不为也

  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其父将死遗命立叔齐父 …… (第 23b 页)
盖伯夷以父命为尊叔齐
以天伦为重其逊国也皆求所以合乎天理之正而
即乎人心之安(双峰饶氏曰兼此两句方说 得仁
字尽)既而各得其志
焉则视弃其国犹敝蹝(所尔反)尔何怨之有若卫辄之
据国拒父而唯恐失之其不可同年而语 …… (第 24b 页)
怨乎便见得子贡善问才说道求仁而 得仁
又何怨便见得夷齐兄弟所处无非天理蒯辄父子所向无
非人欲二者相去奚啻珷玞美玉直截天渊矣○问子贡欲知为卫 …… (第 26a 页)
人恐贤者亦有过之者于是问以决之看这事是义理合如此否如其不必让而让之则未
必无怨悔之心矣夫子告以求仁而 得仁
者谓是合恁地若不恁地是去仁而失仁矣若卫君事则大不 …… (第 26a 页)
分以违君父之命叔齐不敢从父兄之命以乱
嫡庶之义这便是求仁伯夷安于逃叔齐安于让而其心举无隉杌之虑这便是 得仁
否曰然卫君便是
不能求仁耳○问夫子以夷齐为贤则其不为卫君之意明矣而子贡复有怨乎之问至闻 (第 26b 页)
得仁
之语然
后知夫子之不为何耶曰夷齐之贤天下孰不知之子贡盖不待夫子之言而知之矣然意二子虽贤而
其所为或出 (第 26b 页)
之事皆是孟子所谓持志亦谓此讲学致知之事孟子
所谓知言徙义改过力行之事孟子所谓集义养气
艺不离道 德仁
游即在志据依之后
朱子论子君事云若只问夷齐何人也曰古之
贤人也亦未见分晓所谓贤人如君子而不仁者有矣 …… (第 6b 页)
此事是义理合如此否如其不必让而让之则未必无
怨悔之心矣夫子告以求仁而 得仁
者谓是合恁地若
不恁地是去仁而失仁矣集注以怨为怨失国朱子他
说未曾及此 太史公以伯夷之穷饿疑天道不知 (第 7a 页)